在南京市公布的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中,溧水的一道地方传统特产——洪蓝御带糕名列其中。此糕色如白玉,香气浓郁,口感绵软,甜而不腻,深受广大市民喜爱。
在洪蓝制作御带糕的店铺很多,但是郭晓明的“靖靖食品店”在消费者中认可度一直比较高。该店在2003年和2006年分别注册了洪御、洪蓝玉带糕和洪蓝御带糕三个注册商标,目前,主要以家庭作坊的经营模式进行御带糕的生产、包装和销售。
郭晓明说,“我16岁时就进了镇上的一家食品厂,跟师父学手艺,后来工厂倒闭了,我就开始自己做御带糕,直到现在,我已经做了30几年御带糕了。”
御带糕的配料很多,主要是:精致糯米粉、奶油、白糖、黑芝麻、桃仁、豆沙、玉米粉、草莓果占、青梅果占、桂花和果料等,而它的味道和质量主要是由米粉的制作和润糖的熬制质量决定的。
洪蓝御带糕选择当年的糯米,淘洗干净后放在锅里炒,炒熟后再磨成粉。这米粉要贮存在一个干燥干净的屋子里,来慢慢吸收室内空气中的水分,存放时间要在六个月以上甚至一年,屋子里的温度和湿度要控制得恰到好处,否则要么霉变,要么粉质干硬,达不到御带糕制作所需要的绵软的要求。
润糖的制作主要有两种方法。一种是:将白砂糖下锅烧开,待糖粒完全融化后,用蛋白提取糖中的杂质,然后充分搅拌;冷却后再加油搅拌,直到均匀细腻,呈乳白色。一种不需熬制,直接将白糖粉、油、冷开水放在打粉桶里充分搅拌,调制均匀。
首先是擦糕。把糕粉和润糖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,用擦拉机或人工擦透,用14目铁丝筛过筛,留下十分之一作铺糕面和盖底用,然后下糕、捺紧、烫光。
接着是蒸制。传统蒸制模具使用锡烫,受热之后不易变形,四壁厚,受热慢,糕坯绵软,但那些工具较笨重,很费体力。现在一般用的是白铁或铝制烫,受热快,但糕坯毛糙。水箱蒸制5分钟后,糕坯脱烫倒回到糕板上,回气2分钟,倒出冷却。
最后是切糕。切糕有两种方法。一是人工切糕。用一块长50公分、宽20公分、厚2公分的切糕板,一块挡糕板,一块接手板,一把糕刀。切糕时两只手要配合默契,左手控制糕的厚薄,右手紧握刀把,直上直下,每刀都要到底,要在制成后片片能剥得开,一般大糕在220片左右。一是用机械切糕。机械切糕一般采用链条、帆布传送,每分钟切220片左右,切片很均匀,但是光洁度没有手工的好。如果不是在腊月天,糕点需要量不是很大,一般用人工制作,质量当属上乘。
这样制作出的洪蓝御带糕色彩洁白,口感绵软,结构紧密,没有糖籽和杂质,甜而不腻,香味浓郁。
相传乾隆下江南,途经溧水洪蓝埠,在无想寺憩息。寺内的和尚侍奉得殷勤备至,献上洪蓝的“白云片糕”给乾隆当点心,乾隆皇帝品尝后称赞道:“此糕玉白味美哉!”次日乾隆启程,和尚又以此糕敬献,乾隆将此糕放入一个布袋,系在腰间,笑着说:“此糕系及朕之御带也。”从此改名为御带糕,年年作为贡品敬奉。
洪蓝御带糕曾于1986年10月参加了北京展销评议会,受到了首都人民的高度评价,中央首长和外宾也给予了热情的赞扬。当年,北京日报、经济日报、新华日报、江苏广播电台、江苏电视台、南京日报都给予了专门的介绍和高度的评价。目前洪蓝“御带糕”已打入全国各大超市、宾馆以及旅游景点,销售网络逐渐向苏锡常等周边地区扩散,在上海也设有专门的销售点,很多外国友人品尝过此糕,希望能在海外也能经常买到。靖靖食品厂的“洪蓝御带”糕也于2009年被海峡两岸(江苏)名优农产品展销会组委会评为“中国供销合作社畅销奖”。
郭晓明非常惋惜地说道,“如今御带糕的口味、种类也已经越来越少了,以前有八种口味,草莓、青梅、玉米、核桃仁、桂花、芝麻、豆沙以及原味,现在已经缩减成六种,两种水果味几乎没人做了,以后可能还会减少品种。”
洪蓝御带糕的制作技艺虽然被列为南京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可现在已经面临无人继承的尴尬境地,制作种类也越来越少。也许多年后,这项流传了三百余年的传统食品制作技艺只能留存在历史记载中,后人则无缘品尝到这一地方特产的美味。